写作|开个小差之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21:37:00
文|梁文君

自来水抢修地点离停放的抢修车有一段距离,这中间有一处老宅,被河塘三面围绕。我路过时隐约听到好像有神秘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好奇心驱使我脱离了抢修队伍,拐进了这条临河傍屋的小路。岸边竹林相依,河里水葫芦漂荡,路面有暴露的树根。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意外的救援正在等着我。
眼前保存还算完整的老建筑,颇似我家宅子旧时模样。我仔细打量着,油然生出一种回家的感觉。
那种声音再一次响起,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凭听觉,这里离出声地点还有一点距离。环顾四周,没有人。一股莫名的担忧,涌上心头。
透过竹木缝隙,看到原本应该平静的水面,泛着波浪,波纹不断从远处朝这边涌过来。继续往前走,声音清晰起来,竟是呼救声。一位老太太在水中间,不断挣扎,朝向河岸,头颈部露出水面,双手伸向岸边的桃树枝,但就是够不着,深深的淤泥又固定了她的双脚,可以想象这时的她有多绝望。
当我们目光相接的瞬间,老太太如释重负地放松了下来。那眼神,怎么看着有点像我的母亲。
不由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在水埠头洗衣服,我在旁边玩水,一不小心,滑进了深水区。在沉下去的那一刻,我想到了喊妈妈,但是除了“咕嘟咕嘟”猛灌河水外,发不出任何声音。意识到自己快要被淹死了,我本能地将双手拼命举起,盼望着妈妈早点看到……
时间不容我作过多的考虑。儿时落水的阴影,让我不敢贸然下水,只能趴在斜伸出河面的一棵桃树上,尽量把手伸向老太太。
原来这位老太太在这里种了蔬菜,刚才,一个趔趄,失了重心,眼见得自己慢慢滑进河里。
这地方,住的人少,经过的人更少,况且竹林也有很好的隔音效果,所以老太太的呼救,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我把手努力前伸,终于够到老太太的手。我感觉像是握到了母亲的手。几十年前,是在水埠头洗衣服的母亲,握住了我的手,给了我重生的机会。
我紧紧拉住老太太的手,将她向岸边拖,可是老太太不懂得配合。那一刻,自以为四肢发达,身体健硕的我,有了挫败感。她的羽绒服,泡水太久,撑得很大。在水中,倒不觉着什么,可到了上岸那会儿,拉手又怕她伤筋动骨,只得扯住她衣服。屏住呼吸,身体后倾,我拼尽了全身力气,将她往岸上拉。好不容易上了岸,累得我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有了,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就像儿时的我,刚被母亲拉出水面,贪婪地张大嘴巴呼吸。
不多久,老太太心绪平稳了,很热情,一定要留我吃饭。我笑着回绝了,但这样的话,很是受用,心头又是一暖。
老太太换衣离去,我赶去工作。这短暂的交集,是生命相遇的温暖,也是善良传递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