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援滇县长讲故事|金平:打造和美乡村“4+”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44:00    

在金平,我和另一位援滇干部翟凌晨将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沪滇协作的切入点,立足“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县情,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精心打造一批和美乡村示范点,形成了沪滇协作助力乡村建设的“4+”模式。

如今,边境村寨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农村综合环境持续向好、群众生活品质稳步提高、边疆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处处展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幸福密码”,成为边境线上展示国门形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打造“乡村建设+文旅融合”新模式

我们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以马鞍底乡滮水岩村为重点的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擦亮“中国·红河蝴蝶谷”文旅“金字招牌”。在沪滇协作资金的支持下,我们将农耕文化、梯田文化、蝴蝶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如今,村里的梯田层层叠叠,哈尼族传统民居“蘑菇房”错落有致,石板路旁花香阵阵,滮水岩瀑布飞流直下,于2023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红河蝴蝶谷艺术节”。

蝴蝶引来了游客,也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二届蝴蝶谷艺术节期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12.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45%、45.24%。

探索“乡村建设+边贸助推”新路径

金平县地处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们依托这一优势,着力打造以金水河国家级一类口岸为中心、金水河镇那发街村和隔界村为重点的边贸助推型示范带。2023年,实施那发街村和隔界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党的二十大代表、隔界村党支部书记普玉忠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建设,对我们帮助很大,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国家发展的成果,我们也要继续扛起责任,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与此同时,金水河口岸、隔界村边民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得以升级完善。2024年,实施那发街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金水河国门形象,助力边民互市贸易,促进中越两国口岸贸易发展。

践行“乡村建设+民族团结”新理念

金平县少数民族人口占88.35%。为了“让十万边民过上幸福新生活,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目标,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要求,先后在哈尼族、瑶族、傣族、拉祜族等5个少数民族抵边村寨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着力打造民族团结型示范带。

特别是2024年,在者米乡拉祜族聚居地实施六六新寨人居环境提升项目,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群众在家门口切实感受到“幸福升级”,让幸福更加可触摸、可丈量,助力“直过民族”聚居地实现向“幸福标杆村”的蜕变。

推进“乡村建设+产业协作”新布局

我们建成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仓储冷链物流中心、梯田稻谷深加工厂、食用菌种植大棚等设施。这些项目打通了土特产增收路、农村电商销售路、村集体经济共富路、边民互市致富路,让乡村既有“好风景”又有“好钱景”。

位于中越两国界河河畔的石板寨新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家家户户从拥挤的“小方盒”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小别墅”,告别了“脏乱差”,迎来了“绿美好”,被列为2023年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现场推进会的调研考察点。同时,我们叠加实施了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还为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保底售卖获底金、资产租赁拿贴金、就地务工得薪金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

口述人:红河州金平县委常委、副县长 禹延亮

整理人:沈竹士

原标题:《援滇县长讲故事|金平:打造和美乡村“4+”模式》

栏目主编:范兵 文字编辑:赵征南

来源:作者:禹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