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阳市西峡县:党建引领画好易地搬迁安置区治理“同心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8:20:00    

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陈仲晓 杨森

“现在水龙头一拧就出水,再也不用担心吃水问题了”居民王国琦竖起大拇指说。年初,南阳市西峡县重阳镇思源社区内部分群众反映因管道老化导致用水困难,社区随即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网格排查—支部研判—部门联动”机制,协调镇乡村振兴办、城建中心等部门,淘洗水井并更换老旧水泵和管道200余米,彻底解决了104户居民的用水难问题。

走进思源社区,一栋栋易地搬迁安置楼整齐排列,香菇大棚内菌袋层层叠叠,社区广场上老人们围坐聊天,孩童嬉戏追逐,一幅安居乐业的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思源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破解民生难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党建领航,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织密织牢组织体系,围绕“社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形成“小事网格办、大事协同办”的治理闭环。社区划分5个网格,设立党员责任区 13 个,设立社区服务点,推行党员亮身份、包楼栋、联群众机制。同时建立社区就学就业台账、残疾人服务台账及群众需求清单、网格服务清单等,结合防返贫监测常态化排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产业赋能,蹚出乡村振兴“一条路”。思源社区是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为让群众“稳得住”,社区党总支探索“党建+产业”模式,建成50万袋规模的香菇基地,配套标准化烘干厂,带动40户搬迁户年均增收3万元。54岁的搬迁户罗荣庚通过种植香菇,年收入从过去的不足万元跃升至5万元,成为社区“致富带头人”。“社区不仅帮我们解决技术难题,还联系企业老板帮忙销售,让我们不愁香菇的销路。”罗荣庚说。同时社区党支部还积极配合重阳镇政府协调产业园区内的钰森菌业、兴永盛烘干机厂等企业,吸纳就业群众20余人;同时针对有劳动能力又不能外出务工的人员就近安排社区公益岗6个;针对半弱劳动力无法安置就业的,在社区设置生态公益性岗位51个,确保空闲劳动力实现有序就业、稳定就业,实现“家门口就业”。

服务添翼,激活乡村治理“一盘棋”。吸纳老党员、老干部和乡村能人、脱贫能手等组建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宣讲,常态化开展防诈骗宣传,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事情,及时解决生活、就医、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排查机制。截至目前,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3件,化解矛盾纠纷11起,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文化润心,培育文明乡风 “一池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思源社区,尊老爱幼蔚然成风。社区深入开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引导村民改陋习,讲文明,讲卫生,尊老爱幼。同时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等系列评选活动,以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文明素养,引导邻里互学。

西峡县通过党建赋能基层治理,通过织密组织网、激活产业网、培育文化网、筑牢服务网,让搬迁点群众过上了“住有所居、业有所就、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