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志愿服务如何铸就“可复制”经验,全国人大调研组走进黄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2:30:00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一行赴黄浦区专题调研社会力量志愿服务和儿童友好志愿服务工作,为志愿服务立法做好储备。上海市残联副理事长汤艳,黄浦区委副书记李忠兴一同参加调研。全国人大社会委、法工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上海市残联组联处等有关人员参加。


吕世明一行首先参观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调研组走进“聚爱之路”互动墙。这条由社区单位、爱心企业共同打造的20米长互动长廊,通过镜面互动装置、心理激励图文等设计,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心理健康引导融入校园环境。吕世明驻足观看,对学校“环境育人”理念给予高度评价。在“融课程”示范教室,调研组现场观摩了主题教学,学生们通过模拟收银、商品分类等实操环节,将数学计算、语言表达等学科知识融入生活实践。在科技助残实验室,调研组观摩了智能助行器、语音交互设备等辅助器具的教学应用,感受了科技赋能特殊教育的创新成果。吕世明仔细查看了学校全龄段无障碍卫生间、防滑地面、低位服务台等设施,对学校“安全+无障碍+童趣”三位一体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残联、区教育局、区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以及10余家黄浦区助残社会组织代表围绕志愿服务的实践经验、现存问题和立法需求,进行了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发言。

在认真听取各方发言后,吕世明充分肯定了黄浦区在凝聚社会多元力量和儿童友好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他指出,黄浦区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始终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助残志愿服务领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黄浦经验”。黄浦区社会助残十佳优秀案例推优展示活动、全市首支“红色手语宣讲团”、黄浦区社会助残责任联盟平台等做法都为残障融合和儿童友好的志愿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下一步工作,吕世明强调要把握四个重点方向:一是以系统思维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二是以融合创新打造服务品牌标杆。三是以开放视野拓展区域协作格局。四是以法治保障夯实服务发展根基。

此次在黄浦区开展的志愿服务调研活动,借助黄浦的实践经验,凝聚了部门、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智慧,为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促进残障融合与儿童友好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下一步,黄浦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社会志愿助残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特色的助残志愿服务品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实践贡献黄浦力量。
记者 / 盛寅敏
编辑 / 孙冲
图片 / 主办方提供
1. “文化加持”转化成利润,田子坊又热闹起来了
2. 聚焦新兴领域党建的热点、难点、落点,“对话·企新”来了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