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多方协同筑牢“信用围栏”——“珍惜纳税信用”系列报道之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7:09:00    

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不可能靠税务部门“单打独斗”。面对涉税违法行为的复杂多样性,只有多方协同才能让依法纳税的“信用围栏”扎紧扎牢。

近期,深圳海关风控分局对辖区出口企业进行态势分析时发现,深圳市祥云通盛贸易有限公司等10户深圳企业异地出口铬铁等货物金额激增,随即将线索移交至深圳市税务局稽查局进行共同研判。经查发现,张某等人为真实货主,10户空壳企业实则是其借壳出口、偷逃税款的作案工具。深圳市税务局稽查局在海关缉私、外汇等部门的帮助下,开展多部门联合收网行动,将涉案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如此复杂隐蔽的作案方式,倘若没有多方配合、精准查办,违法人员仍可能逍遥法外。

“多部门联合治税对于打击税收违法行为,提升纳税人的纳税信用,完善税收征管体制,促进公平税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田志伟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变革,催生了多种新型业态,交易活动也逐渐呈现模糊化、隐匿化的特点,加强多部门联合治税重要且必要。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中央文明办等21个部门联合签署《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对税务机关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了18项联合惩戒措施。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等38个部门联合签署的《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共整合形成了三大类90项具体措施,对失信当事人形成强大震慑。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加入常态化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机制成员单位由6部门拓展至8部门,形成了从行政执法到刑事司法全链条、一体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工作新格局。税务、公安、法院、检察、人民银行、海关、市场监管、外汇管理8部门常态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持续完善,通过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精准有效打击涉税违法行为。

2024年,全国税务稽查检查涉嫌虚开骗税企业6.18万户,认定对外及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等619.08万份,挽回出口退税损失145.33亿元。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安部推动最高法、最高检联合研究制定《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推动行政刑事衔接进一步加强,打击合力进一步提升。

“协同治税增强纳税信用评价体系的社会影响力,有效发挥纳税信用评价的激励和惩戒作用,从而营造公平健康的税收环境。”田志伟认为,多部门联合治税有利于发挥震慑效应,促进提升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和纳税信用,做到自觉依法纳税。

税收执法也在优化。“税务部门深入实施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57项推进精确执法的举措,规范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院长张巍介绍,在东北、西南、西北、中南、华北、华东六大区域先后实现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统一,增强了税务执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经济日报记者 董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