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原型是什么猴(孙悟空的三种原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1 10:48:30
作为经典名著《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孙悟空自古以来就因其神通广大的本领和嫉恶如仇的性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按照原著中的设定,他本是女娲补天石经天精地华滋养孕育而出的石猴,生来便灵性十足,且具有修行的天分。在经历大闹天宫和五指山关押等事件后,他加入取经队伍,护送唐僧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作为一个小说中虚构的神话人物,孙悟空的形象特征十分鲜明,不过,正如唐僧的原型是历史上西行求经的玄奘法师一样,他也有着自己的人物原型。关于这一点,历来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的原型是中国神话里的水怪,有人认为他其实是在印度神猴形象的基础上加工而来的,也有人表示,历史上的高僧“悟空”也是其来源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看水怪的说法,这一观点被近代大文豪鲁迅所支持。在鲁迅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当中,他表示:“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于是禹伏无支祁故事遂以堙昧也。”也就是说,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的过程中,将“无支祁”身上的神奇变化和迅疾气势加到了孙悟空的身上。
那么,无支祁是个什么东西呢?唐朝文学家李肇曾在《唐国史补》种记载道:“楚州有渔人,忽于淮中钓得古铁锁,挽之不绝,以告官。刺史李阳大集人力引之。锁穷,有青猕猴跃出水,复没而逝。后有验《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
按照这一记载,无支祁本是一只作恶多端的水兽,外貌形如青黑色的猕猴。为了维护一方和平,大禹便用铁锁将其镇压在了淮水之中,但因为一个渔民无意间拉出铁锁,它便又回到了人间。后来,唐朝小说《戎幕闲谈》将无支祁的故事和形象进行了完善补充,在小说中,它被塑造成了“形如猿猴,高五丈许,白首长鬐,雪牙金爪”的怪物。
在神话当中,无支祁形若猿猴、性格暴虐、力大无穷、行动迅捷,倒确实和《西游记》当中最初的悟空有些相似之处。作为我国神话当中少见的猿猴类怪物,无支祁的形象恐怕确实或多或少成为了吴承恩塑造孙悟空时的参考。
不过,近代的另一位大家胡适并不认同鲁迅的看法,他表示:“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我依着钢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记事诗《拉麻传》里寻得一个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
按照胡适的说法,孙悟空,甚至无支祁的故事都可能是受到印度神话当中神猴哈努曼的影响才诞生的。哈努曼出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是猴王须羯哩婆的手下大将,他拥有四张脸和八只手,且法力高强、勇敢而慈悲。此外,哈努曼曾经大闹无忧树园,这被认为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型,且此观点得到了陈寅恪、季羡林等史学大家的赞同。
不过,相比于孙悟空源自本土神话无支祁的说法,源自哈努曼这一观点存在着许多的争议。首先,哈努曼是印度教中的神话人物,而据目前所知的情况而言,他似乎并没有随着佛教的故事一同被传入中原,这就意味着吴承恩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神话人物的存在。其次,哈努曼在神话当中的形象是长尾、且手持三叉戟、铜锤等武器,这与短尾、持如意金箍棒的孙悟空有着较大的差异。
其实,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形象主要是来自于元末杂剧家杨讷的《西游记》,而这部杂剧中的孙悟空和哈努曼就更加没有相似之处了。因此,孙悟空这一形象,应当主要还是来自于无支祁等我国本土神话中的人物、怪物。
最后,除了神话以外,孙悟空还有着历史人物作为原型,那便是唐朝的高僧“悟空”。悟空禅师原名车奉朝,祖上乃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他自小学习儒学,当过兵也做过小吏。天宝十年(751),他作为唐朝使团的成员前往了天竺的罽宾国,并在那里皈依了佛门。贞元六年(790),离开家乡近四十年的他回到长安,并带回了经书、舍利。唐德宗崇信佛教,因此对归来的车奉朝十分敬重,不但准许其居住在长安章敬寺,还赐予了他法号“悟空”。
综上所述,孙悟空这一广受喜爱的形象的原型可谓构成十分丰富,他取材于水怪无支祁等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而法号与西行的事迹则是来自唐朝高僧悟空禅师。当然,尽管其形象来自于哈努曼的说法并没有确凿证据能够证明,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