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剥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小议“小儿地图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8 09:50:00
小议“小儿地图舌”
地图舌又称花剥苔,是舌上部分舌苔缺损脱落,使剥脱处的舌质显露,形似地图,故而得名。小儿脏腑娇嫩,易受外邪侵袭,伤及胃气、损耗津液之机会很多。故而地图舌的发生较成人多见,常因饮食喂养不当及邪热侵入而致病。据统计儿童中地图舌的发生率约为4%~6%,一般疾病时剥脱面积扩大,好转向愈时缩小。现代研究证实,舌苔的剥脱是舌丝状乳头萎缩使舌质显露造成,如果萎缩严重,乳头之间的间隙消失,存留不住形成舌苔的物质,则舌面表现光滑,舌上完全无苔。
小儿脾常不足,而生长发育较快,对水谷精微的要求相对迫切,胃气常相对不足,一俟内伤外感,更易伤及胃气;同时,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感受外邪或内伤积滞易从阳化热,煎灼津液而为地图舌。
中医认为,剥脱苔是胃津伤的表现。小儿典型的剥脱苔有2种。一种是厚腻苔剥脱,其剥脱部位不定,形状不一,多在舌面周边,很少在舌中心,舌质多红,多伴有腹热腹胀、手足心热、口渴欲饮、睡中头额汗出、面颊红赤,这多是食积久郁化热灼伤胃津的表现。应予消积清热、养阴生津,药用如焦山楂、槟榔、莱菔子、连翘、麦冬、玉竹等。另一种是薄白苔剥脱,其剥脱部位多在中心,形状固定,多为圆形,舌质多淡,伴有面黄肌瘦,粪便稀溏,进食则便,食少便多等症状。这大多是脾气本虚又伤胃津的表现,应以健脾补气,养阴生津为原则,药用如党参、炒白术、山药、陈皮、炒扁豆、天冬、麦冬、玉竹等。
小儿地图舌是脾胃功能受损、气血津液失常的表现之一,日久可见厌食、疳积等证,应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