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敛肺生津的乌梅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3 09:37:58    


乌梅别名梅实、熏梅、桔梅肉等,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5月份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即成乌梅。

乌梅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厘米。表面乌黑色或棕黄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食性特点

乌梅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来制作粥品、菜肴或糕点。

药膳食疗

乌梅粥

原料

乌梅15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乌梅浸水一宿,去乌梅,取汁煮粥,每日空腹食。具有清热生津、敛肺涩肠之功效,适用于调治虚热消渴、久咳久泻、肠风下血等病症。

乌梅麦冬汤

原料

乌梅30克,麦门冬15克。

制法

所有原料加水煎汤,徐徐服用。此汤源于《必效方》。取乌梅收涩肠道、止泻痢,以麦门冬与乌梅生津止渴。可用于泻痢而口干渴者的日常调养,无泻痢者亦可服。

梅苏糖

原料

乌梅肉200克,苏叶细粉50克,白糖500克。

制法

乌梅肉捣为末。白糖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熬至浓稠,加入乌梅末、苏叶细粉调匀,熬至糖液挑起呈丝状时停火,倒入涂有植物油的容器内,稍冷切小方块。每次服用10~15克,温开水冲服。具有生津止渴、行气宽中之功效,适用于调治中暑后发热口渴、呕恶、腹痛、泄泻等病症。

中药药性

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主治为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可用于调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等病症。

药用时有实邪者忌服,胃酸过多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