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假节钺是什么意思(假节钺:到底有多大的权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2 08:38:02    

苏轼在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了冯唐持节云中赦魏尚的典故。文中提到“持节”一事,那么“节”是什么东西,它到底是干什么的,跟“节钺”又有什么联系呢?

什么是“节”

节指的是“符节”,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斧钺

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后来被匈奴扣留在北地19年。苏武出使匈奴便是一件临时任务,持节便是他此次出访的信物。

所以“节”就是代表了皇帝,“假节”便是代表皇帝和国家去执行临时任务。

  • 假节

“假节”便是持节,假通“借”,官员“假节”便是持有节杖执行临时性的任务。苏武持节牧羊期间,尽管节杖上的毛全部脱落,但是他始终紧握着持节,因为它代表着国家和天子,即使自己再落魄,国家的尊严不能丢。

在晋朝以前,不管是“假节”、“持节”还是“使持节”,它们的地位是相等的,只是在礼仪方面有所区别。例如,假节的辛毗可以依据皇命而约束假节钺的司马懿。

苏武持节牧羊

  • 假节钺

“钺”指的是“斧钺”,一种刑具。“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武将“假节钺(或假黄钺)”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不必请示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

“钺”在古汉语中,则有掌杀伐之意。《后汉书·冯勤传》记载:“钺,斧也,以黄金饰之,所以戮人。”因为“假节钺”有执掌杀伐的权利,所以“假节钺”的人权利要比“假节”的大。

曹操

  • 假节(钺)的等级和权利

晋朝使节开始区分层级,“假节”、“持节”和“使持节”、“假节钺(或“假黄钺”)”代表不同的权力和名望。

(一)假节:平时没有权利处置人,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

(二)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之人,战时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三)使持节:平时及战时皆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四)假节钺(或假黄钺):可杀节将(含假节、持节、使持节)。

历史上那些假节(钺)的人

汉末三国时期假节钺的人物比较多,第一个假节钺的便是东汉末年的枭雄董卓。董卓在当时权势滔天,废掉少帝刘辨,拥立刘协继位,是为汉献帝,所以他给自己搞一个假节钺的头衔也不为过。第二个假节钺的便是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凭借自己的身份获得了这一头衔。

董卓形象

三国时期,吴国没有人获得假节钺,蜀国只有关羽获得假节钺的特权,刘备在益州,关羽在荆州,相当于荆州所有的事情都是关羽说了算,但是最终关羽也没能守住荆州。魏国获得假节钺特权的人物比较多,先后有于禁、满宠、曹真、曹休、夏侯尚、司马懿、司马昭等人。


综上,“假节”是乱世中特有的一重身份,拥有假节身份的武将,不仅可以在战争中自行根据战斗的需要部署安排,而且拥有处罚和斩杀违反军令将士的权力,可以说,如果一个武将能获得假节的身份,他就可以真正做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了。而“假节钺”更了不得,一个假节钺的武将可以斩杀假节的武将,更甚者,假节钺的武将拥有自行发动战争的权力,因此假节钺绝对算得上是武将的最高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