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茱萸是啥意思(重阳节“遍插茱萸”的“茱萸”究竟是何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4 08:09:22
农历九月初九,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说到重阳节,大家便会不自觉地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佩茱萸是重阳节的风俗之一,那王维始终“遍插茱萸”的“茱萸”究竟是何物?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能祛邪辟恶。
茱萸分为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草茱萸,而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用途。
- 山茱萸
- 吴茱萸
- 食茱萸
- 草茱萸
茱萸,香气辛烈,可入药。曹植的《浮萍篇》就有说到:“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西京杂记》卷三也有说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谐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重阳这一天,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是古来常用作防疫的中国民间药。重阳节插茱萸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一首诗中所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中国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佩茱萸的习俗虽然已经逐渐消失,但是重阳节的敬老爱老的精神传统永流传。
愿所有老人都能安康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