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是什么历史事件(细究上书事件失败始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2 19:46:00
说到公车上书这个历史事件,想必很多人印象都是比较深刻的,因为这个事件在我们的历史课本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只不过历史课本当中并没有特别详细的阐述其发生的大背景和历程,所以,小橘猫在这跟大家详细的说一说。
首先来说大背景,1895年4月15日清政府方面派出的代表李鸿章,正式开始了和日本帝国主义方面第6轮的议和谈判,清政府之所以要跟日本帝国主义展开议和谈判的原因,自然就是清政府在此前所发生的甲午中日海战当中大败,而且在此前已经进行过的5轮谈判当中,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提出了十分流氓并且苛刻的条件,还基本上,一直都没有松过口。
就在第6次谈判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李鸿章又私下里去找了很多的日方代表,并且向他们苦苦的哀求,可以减少对清政府的勒索,但是根本就没有人理会,而关于当时整个谈判的过程,担任日本外相的陆奥宗光就专门进行了相关的记录,具体内容是这样的,这次会谈的时间虽然很长,散会的时候都已经到了掌灯的时间,但是最终的结果仍然是李鸿章必须要接受我方所提出的所有要求,自从李鸿章到马关以来,从来都没有像今天的这次会晤,这样用尽了所有的唇舌来进行辩论和讨价还价。不过,他应该已经知道了我方所提出的主体部分条款内容是不可能变动的。
所以在这一次的会谈当中,他只是在一些枝节问题上面斤斤计较,比如他提出了从最初我方要求的赔款2万万两。当中削减出5,000万两,在经过辩论之后他感觉达不到目的,于是就又提出削减2,000万两,甚至到了最后一直在向伊藤博文哀求,能够减少一定的额度,以作为赠送给他回国的盘缠,他的这种举动如果要从他的地位来说的话,实在是失态。不过,他这么做很有可能是出于能争一分是一分的目的,不得不说,通过陆奥宗光的这些会议的记录,我们就能够了解到李鸿章作为那个腐朽的清政府派出的外交官,已经没有任何的骨头了,真不知道他当时的心态到底是怎样的。
正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始终都以强势的态度,不愿意让步。所以,最终就在1895年4月17日的11:40,李鸿章就只好代表清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在马关的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说到这里就有必要再来跟大家说一说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了,一共包含5条,第一承认朝鲜独立,第二把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第三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第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作为通商口岸,第五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虽然说马关条约已经签署,但是清政府方面必须要得到光绪皇帝批准这个条约才算是最终生效,而这最后一步是在同年的5月8日才完成的。当时清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是在山东,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烟台,交换了光绪皇帝和日本天皇的批准书。不过,关于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尤其是把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以及还要赔款2亿两给日本的这两个消息,在签署之后没多久,就传到了国内,而且正好就赶上了当时清政府在京城所组织的乙未科进士会的结束,所有的学子们都在等待着发榜,所以消息已经传到国内所有参加会试的举人。
人群情激奋,尤其是那些来自于台湾的举人们,更是因为自己即将面临着失去家园而痛哭流涕,于是,就在4月22日这一天,当时身为教育界领袖的康有为,就写了一篇长达18,000字的上皇帝书,就是我们常说的万言书,康有为的文章已经发表,马上就得到了18省之内,一共1300多举人的响应和签署,此后到了5月2日这一天,18省的举人更适合京城之内的数千民众,一起聚集在了都察院的门外,请求上奏光绪皇帝。
所以说,5月2日这一天正是公车上书事件真正发生的事件,这个事件的参与者不仅全都反对马关条约的签署,康有为在他的万言书当中还提出了4项解决办法,第一皇帝亲自下达诏书来鼓舞天下间百姓的士气。第2把首都迁到别的地方来,稳固国家的根本,第三积极的练兵来补强清政府的实力。第四,发起变法运动来改变目前国家积贫积弱的情况,除此之外康有为还着重指出了前三项指示能够采取的权宜之计,只有第4项才是可以实现让国家自强的根本所在,不得不说,康有为当时提出的这4个解决办法那是非常先进的。
但是,由于当时清政府是由慈禧太后掌权的,所以这种。用先进的思想是不可能被清政府所接纳的,不过,在整个社会上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公车上书事件的最终还是没能够阻止马关条约的最终生效,没有能够阻止软弱的清政府被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掏空,但是却让很多的国人看清了清政府的真面目,同时,也让更多的国人意识到了国家和民族已经到了危急的时刻,必须要救亡图存。
而且,就在公车上书事件结束之后,康有为等人马上就以变法图强为口号,先后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发行了报纸,开始宣传维新思想,与此同时,严复和谭嗣同等人也在国内其他地方开始宣传维新思想,正因公车上书事件,也就使得已经在国内酝酿了很长时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真正转变成为了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与此同时,也使得公车上书事件的实际倡导者康有为在后来就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
而要探究公车上书事件失败的原因,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以及和这个事件相关的公开发表过的档案文献就能知道康有为写的那篇万言书之所以没有送到光绪皇帝的手中,并不是因为当时的都察院不收,而是因为保守派的官员在得到了信息之后。后来直接就截留了万言书。另外,关于公车上书事件,其实在学术界还有着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这样的事件,其实一共发生过两次,第1次公车上书是由清政府的高层发起组织在京的官员共同参与的,同样的也是因为马关条约即将签署,也就是说,针对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针对清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态度到底是战还是和原本在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就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根据资料统计,当时官员们呈递给光绪皇帝的上书达31件,联名上书的举人更是多达1555人次,而且,这些尚书还全都送到了。不过,到了最后,同样也因为朝中顽固派的实力强大,尤其是身为实际统治者的慈禧太后的阻挠,尤其是因为当时实际掌权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的阻挠而流产了。那么清政府,只能在遭受到巨大的削弱之后进一步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