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蕲春:一根楠竹的出山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2:31:00    

走进蕲春县大同镇盛源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厂区,一股清新淡雅的竹香便裹挟着春日的微风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成片的楠竹堆积如山,仿佛一片翠绿的海洋。

厂区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激昂的生产乐章,40余名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切割、分拣、搬运……每一个动作都娴熟而利落,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库房内,整齐地堆放着竹条、竹纤维、竹签等半成品。前几日,公司刚将一批竹条发往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这座被誉为“中国竹具工艺城”的地方,聚集了200多家竹制品生产企业,产品远销全球。两天后,又有一批竹纤维将运往安徽,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谈及盛源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不得不提到公司负责人汤保明。这位来自浠水县洗马镇江河村的汉子,早在2000年左右,就来到大同一带从事楠竹贸易,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辛勤努力,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7年,他与兄弟二人果断投资200多万元建厂,投身建筑模板加工领域。

那时房地产市场正值风口,厂子生意红火,赚得盆满钵盈。然而,随着市场变化,货款回收变得困难,至今仍有600多万元的客户欠款未收回。

面对困境,汤保明并未气馁。看着身边不少朋友成功转型竹产品加工,加之国家大力提倡“以竹代塑”,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新的商机。2020年,他毅然投资1000多万元引进新的生产线,开启了楠竹加工的转型之路。

如今,公司主要生产竹条、竹纤维、竹签、香签等半成品,产品畅销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2024年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公司现有40多名工人,大多来自周边村庄。工人们按计件领取工资,男工每月能挣6000元—7000元,女工也能拿到4000元—5000元。

“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虽然工作环境有些吵,但只要勤快点,每个月能挣4000多元,一年收入5万元左右。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照顾家庭,大家都做得挺开心。”村民操时芳说。

作为全县唯一一家从事竹制品加工的规上企业,盛源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入选湖北省第六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公司年收购楠竹约3万吨,去年收购价为500元一吨,今年受市场影响,收购价降至460元一吨。这些楠竹主要来自蕲北的檀林、大同、张塝、向桥等乡镇。公司始终秉承诚信经营理念,从不拖欠卖竹的农户或商贩一分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然而,楠竹半成品加工的损耗率较高,成品率不到67%。以竹签为例,100吨楠竹最多只能产出40吨竹签,其余均为竹屑。尽管如此,公司仍在努力优化加工流程,根据楠竹的大小加工不同的半成品,以减少损耗。目前,竹条和竹签的售价约为3000多元一吨,竹纤维售价2000多元一吨,竹屑则以200多元一吨的价格卖到江西做竹炭。

汤保明坦言,楠竹半成品加工的利润空间有限,勉强维持公司运转和保障工人工资。但他始终坚持办厂,原因很简单:一是为了回报跟随他多年的“老伙计”——从2007年办厂起就加入团队的操时光、汪金国等老人,如今他们已年近花甲,但仍在岗位上默默奉献;二是为了帮助周边农户和商贩解决楠竹销售问题,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虽然厂子经济效益不高,但社会效益明显。只要不是亏损,我就要坚持办下去。”汤保明说。

一根竹子从深山走进工厂,从简单的加工到成为工艺品,每上一个台阶都完成一次蜕变,附加值层层提升。汤保明表示,未来他希望能引进新的生产线,生产终端竹制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本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李威 郭力)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