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电白:发挥村民说事“N”力量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0:05:00    

20年前,电白区那霍镇三渡村村民梁某、钟某两夫妻为解决无儿子送终问题与该村梁某签订财产赠予协议以收养形式组成家庭。2015年,丈夫梁某去世后,妻子钟某与继子梁某产生矛盾继而分家。2020年,双方因财产赠予协议诉至法院,自此“亲人”变“仇人”。

此案关乎风俗习惯,还叠加有收养、土地承包经营权、赠予合同等法律关系,并涉及农村承包土地、乡规民约等复杂社会关系。双方矛盾冲突激烈、化解难度大,在电白“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中被列为高风险案件。可喜的是,基于“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以下简称“1+6+N”体系),借助“人大+村(居)民说事”(以下简称“村民说事活动”)等措施推动,案件近日达成和解。

“1+6+N”体系是省委多元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电白正以此为抓手,融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村民说事活动”等工作机制,力求将“N”的力量最大化,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筑基:“1+6+N”绘制治理网

农村里,“村(居)民说事”机制直接开到群众身边,主动收集建议诉求,排查可能存在的矛盾纠纷。9500多名网格员分布全区各个网格,实时响应民生诉求。3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每周分赴各村(社区)开展“平安大走访”活动,与村民交心交流。“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深化基层法治建设,实现338个村(社区)全覆盖。

校园中,电白区开展“法润校园 守护成长”“法治进校园”等主题活动解锁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2024年共开展各类法治教育宣讲活动超700场,受众师生约36万人。全区412所中小学均配备法治副校长,覆盖率达100%。

渔船上,法官、船老大、渔业专家围坐甲板,快速化解涉渔纠纷。电白针对区域渔民多、涉渔案件多的地缘性特点,挂牌设立两处“一站式涉渔解纷中心”,为当事人提供多项便利司法服务,力促“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2024年,电白区实现涉渔矛盾100%就地化解。

一个个案例背后,是政法人员随处可见的身影,是电白不断完善“1+6+N”体系建设,织密基层治理网络。

所谓“1+6+N”,“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N”指其他综治力量。“以‘1’为支撑,以‘6’为基础,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平安大走访’等各种抓手发挥‘N’的力量,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电白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电白所有镇(街道)已完成“1+6+N”工作体系软硬件建设,并开展实体化运作,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

数据可以进一步佐证。2024年以来,电白区各级网格员处置办结网格事件16万余件,副科级以上干部开展民情走访5000多次,解决群众问题1800余件。“粤平安”群诉应用系统录入并办结矛盾纠纷案件4000余件,办结率达98%。3个镇获评省乡村治理示范镇,9条村获评省乡村治理示范村。2024年,电白在“一感两度”群众安全感调查中排名茂名全市第1位。

创新:村事大家说 办好乡村事

“门前屋后如果堆放太多杂物,不仅影响美观,还会滋生细菌……”“我家也想打造美丽庭院,可以安排人指导一下吗?”

望夫镇花山坡岗村村民说事现场,人大代表、镇村干部和乡亲们热烈讨论着人居环境整治、绿美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村庄建设事务,“大事共商,小事互助”的氛围十分浓厚。经过商讨,现场确定了榕树祈福、小公园、花田景观、共享菜园等建设地点和实施方案。

乡村事务纷繁复杂,社会治理要实现精细化覆盖尤为困难。在“1+6+N”体系建设过程中,电白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改变零散的管理服务模式,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凝聚多元资源,增强服务力量,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

村民说事活动是一大亮点。当年11月,电白印发方案,全面推行群众说事、干部议事、人大管事、分类办事、定期评事相结合的“村民说事活动”治理新模式。

村民说事活动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除了村(社区)“两委”干部和自愿参与说事的乡亲们,包括结对共建单位干部、驻村(居)干部、网格员,还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社会工作者等,都可成为参与人员,为村事出谋划策。

从“说事”到“办事”,寓“个性”于“共性”,村民说事活动致力于走出一条共商共信、共建共享的治村新路子,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难题。

“我建议可以采取先后沿凤凰大道、海滨大道纵向或集中布置村集体物业及余量商业的办法,打造一个精品的村级示范商圈。”在水东街道寨头村第三村民小组“说事”活动现场,省规划院专家为寨头村业态规划提建议。“我同意,我看村里摆卖区现在正在升级改造,我们可以以此打一个基础嘛。”人大代表、街道、村两级干部与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围绕如何将寨头村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不断碰撞出“好点子”。

2024年11月以来,电白村民说事活动开展6万多场,收集到5.3万件意见建议,已办结事项4.9万件,其余事项正在稳步推进。

进阶:延伸“N”力量 激活共治力

多元力量融合发力,俨然成为电白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在观珠镇,当地组建多个涵盖法院、公安、市场监管、科工商务等单位人员服务团队,为沉香产业上下游商家提供必要公共法律服务。

在电海街道,“1+6+N”与村民说事活动融合,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说事+社会组织”机制,引导村民议事小组、调解委员会、红袖标队伍、治安巡逻队、法治宣传队等群众自治组织更好地参与村务治理;“说事+综治平台”机制,依托村综治中心,纳入“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干部等力量,构筑治安防控网络;“说事+法律服务”机制,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对村(社区)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进行审核,有效提升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

“‘1+6+N’体系与其他基层工作机制互为补充,紧密结合。”电白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1+6+N”中的“N”,其内涵有着宽广的延伸拓展的空间。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律师、网格员、辅警、“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五老”等人群,都可以成为“N”的力量,充实到“1+6+N”体系中,再借助网格化管理、村民说事活动、平安大走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四级联调等工作机制,调动基层组织“自治、法治、德治”主动性积极性,构建起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比如,在开展村民说事活动中,电白区委政法委指导各镇(街道)充分利用人员聚集的契机,收集问题2572个,交给村民说事解决1820个,办结率70.76%。同时,组织开展集中法治宣传等活动,邀请镇(街道)领导、法律顾问等召开专题学习宣讲会,面对面了解群众法律需求,宣讲法律知识,系统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反电诈、交通安全、禁毒、扫黑除恶斗争等一系列宣传,全面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

“1+6+N”工作体系与村民说事活动的有机结合,助力电白区2024年禁毒专项破案、刑拘、查处等各项打击数据均排全市第一,涉诈警情下降14.9%,交通亡人事故连续两年实现双下降,成功化解27宗涉渔纠纷,化解率达100%。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王晓光

【作者】 邓建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