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模型引起广泛关注 高校怎么建设中文专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7:41:00
央广网北京3月31日消息(记者冯仪)3月3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在会上提到,最近DeepSeek模型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北京师范大学目前正在按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部署,以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为导向,统筹推进学科布局、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中文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数字素养和职业能力,高质量建好中文专业。具体来讲,北师大在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今年北师大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才发展的需要,推进文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共同合作,推出了“汉语言文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这个计划今年就要启动招生。下一步,学校还将继续支持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深度的交叉融合,促进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新的科学研究范式,打造学科融合的新优势。
二是着力推进科研机构纵深建设。目前为止,学校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和语言学等“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汉字汉语研究与社会应用实验室”等多个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科研平台,将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需求结合,促进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下一步,我们还将坚持“四个面向”,完善科研平台的体系建设,强化有组织科研,支持技术突破创新,锻造卓越师资团队。
三是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从去年开始,北师大积极实施“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专项“1228计划”,这个计划是什么内容呢?就是在3至5年的时间里,促进10个专业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打造20个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重点团队,推动20本数字化的教材建设,建设80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智慧课程。未来,北师大还将持续重视抓好新文科建设,优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加大科教融汇力度,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加快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复合型人才。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华也补充: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DeepSeek模型的出现,人才培养既面临重大的挑战也迎来了崭新的机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广东省教育厅将积极应对数字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创新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要重新定位中文人才培养目标。以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为关键措施,重构中文专业人才能力构成,重视创新能力培养,造就有人文情怀、数字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二是构建学科专业新生态。开展新文科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试点推进数字赋能中文专业建设,推动中文专业与计算机、心理等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三是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构建人机协同教学范式,提供智能辅导。打造虚实融合的教学场景,以沉浸式场景增强教学实效。
四是重构课程体系。研究制定涉及交叉学科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支持增设“语言文字+人工智能”核心课程。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升级实践教学模块,紧密围绕高峰学科和新兴产业,聚焦前沿热点打造人工智能实践课程,鼓励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学习的能力。
五是突破科研创新。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体系新模式,建设智能科研平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以有组织科研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研究方向。特别是组织创新团队攻关大语言模型等前沿技术“制高点”,建设量大质优的关键领域语料“新基建”,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中文建设标志性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