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要命的“石头”!顺德和平医院医疗团队急速“拆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8:33:00    

“痛到受不了,打了止痛药才好一点!”日前,51岁的市民陈先生(化名)因上腹部重度疼痛、全身皮肤和黏膜黄染等症状前往顺德和平外科医院就诊。CT检查发现因一颗“石头”卡住患者胆总管下段而引发健康危机,医疗团队迅速启动应急方案,为患者解除胆道梗阻,成功“拆弹”。

“当时很痛,想着回家拿点生活用品再回来办住院,还好医生极力劝阻,让我立刻住院治疗”,回忆起发病时的情景,陈先生仍心有余悸。

医生介绍,当时,患者因上腹部重度疼痛、全身皮肤和黏膜黄染、小便呈浓茶样色前来顺德和平外科医院就诊。CT检查显示其胆总管下端被一枚结石卡住,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炎及肝功能受损。同时,胆道压力高,胆总管及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红素入血直接导致总胆红素升至139,接近正常值7倍,引起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呈浓茶样。

“入院时,患者血压还在正常范围,但刚送进手术室的时候,血压已经接近休克血压,需要用升压药维持,病情进展很迅速,需急诊手术解除胆道梗阻。”考虑到患者胆道休克风险极高,病情变化快,该院业务副院长、普外科主任梁智强组织医疗团队迅速启动应急方案,评估后当机立断选择ERCP技术。

常规的胆总管结石手术LCDE(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常要求胆总管扩张1cm以上,且因急性水肿期,存在一定的胆管损伤、胆漏风险。与之相比,ERCP经口腔天然孔道,送至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造影下通过导丝插管、切开扩张、取石、留置支架等操作,这对手术医生的熟练度有一定要求。“这名患者胆总管下段走向角度较大,很容易进入胰管,采用‘双导丝法’更容易实现成功插管取石。”及时手术让陈先生避免了病情恶化。术后次日,陈先生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明显下降,皮肤/巩膜黄染与浓茶色尿色也逐步转为正常颜色。

梁智强介绍,ERCP技术的精髓在于“超微创”及术后的生活质量:无需体表切口,术后无需留置T管引流,患者术后可洗澡,淀粉酶正常则术后次日可进食。但这对医生技术有一定要求:术中十二指肠乳头的开口情况因人而异,憩室内乳头、十二指肠乳头旁漏、肿瘤等可能都会导致手术难度增加。

普外科专家警示:沉默的结石更凶险

“近半数胆结石患者早期无症状,一旦发作往往已危及生命。”梁智强指出,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人群是结石高发群体,他给出三条防石建议:

1. 每年一次肝胆超声,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

2. 饮食“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

3. 警惕隐匿信号:夜间右上腹隐痛、饭后腹胀可能是结石前兆。

文/顺德融媒记者吴小镛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