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冰箱怎么制冰(没有冰箱却能造出冰块,为何原理始终难以复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8 09:53:41
你可曾想过,在没有电的古代,人们究竟用哪些方法避过炎炎夏日?
众所周知,古代的夏天温度要比现在低很多,那时候并未出现人为原因带来的温室效应,以及各种资源浪费产生的全球变暖,一些相对简单的降温方法,足以让古人挺过酷暑,况且,即便没有电能的辅助,他们也通过长期摸索得到一些避暑经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祖先们就已经想到了用冰窖储存冰块的方法,供夏天降温,为保证储存的冰块不会融化,古人对冰窖做出了大量研究。
首先,在建造地点方面,通常会选择在没有太阳直射的山上,确保冰窖不会受到阳光影响,其次,冰窖内除了摆放整齐的冰块,还有完善的干燥设备和排水系统,用来延长冰块储存时间,即便如此,那些储存在冰窖中的冰块,仍旧有着将近三分之二的损耗,再加上建造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普通百姓根本承受不起,只有王公贵族或大户人家才有资格享用,不过这些在古人的智慧面前并不算什么。
他们通过不懈努力,成功领悟出夏天制冰的窍门,我们接着往下看。
你敢相信吗?古人竟然只需要一壶热水,就能制造出冰块。
根据古籍中记载,人们将刚烧开的热水灌进瓶子里,密封好瓶口将其送入深井内存放三天左右,就能得到一大瓶冰块了,问题是这样天马行空的想法真的靠谱吗?这件事曾让很多科学家倍感疑惑,直到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李志超教授经过不懈努力,总结出了实现热水制冰的三大条件,大气相对湿度、瓶子容积、大气和井水温度。
2005年8月,湘潭大学雷志华教授在此基础上,对古籍中的内容展开复制,当他打开容器的那一刻,看到瓶子里的水浮现出冰碴,终于证实了古人的智慧,不过想造出大量冰块,必须先拥有一口深井,所以普通百姓难以用到,但在大唐盛世期间,人们还有一套更简单的制冰方法,那就是硝石制冰,古代工匠意外发现,硝石溶于水能吸收庞大热量,从而将水变成冰,最重要的是,硝石可以重复提炼使用,极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至此,普通百姓终于实现冰块自由。
不愁冰块的人们甚至还研究起了消暑食品,我们接着往下看。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古人不仅能吃到冷饮,甚至还拥有冰箱。
早在先秦时期,祖先们就发明出一种叫做冰鉴的器皿,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在容器夹层中塞入冰块,从而冷冻食物和饮料,我国1977年出土的曾侯乙墓中,就有一尊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它不仅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更是青铜时代最巅峰的作品之一,此外,古代冷饮也丝毫不比现代小吃逊色,史料记载,西汉宫廷就有用蜂蜜、刨冰、水果制成的雪糕。
到了大唐盛世,还出现一种名叫酥山的高级冰淇淋,它是将类似奶油的酥加热至软化,滴到器皿上做出造型的冷饮,据说酥山软糯甜腻、入口即化,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等到宋朝时期,冷饮开始在百姓中盛行,例如用果汁、牛奶制作成的冰酪,就是当时最流行的消暑食品之一,元朝期间,蒙古人最喜欢的奶冰还被马可波罗带回欧洲,演变成现代冰淇淋,至于明清时期,老北京冰镇酸梅则成了冷饮界中的陈浩南,风靡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