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精致利己主义者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1 10:37:59    

点睛句一:我们普通国民的精致利己,不是今天才有的,至少从明清两代以来,一直都是这样。


点睛句二:我们普通国民的精致利己,可能和明、清、民国几百年以来延绵不断的战乱、内卷和饥饿记忆有关。


点睛句三:当今社会对精致利己的正向反馈较为明显,这是我们的国民普遍精致利己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批评当今社会,遍地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其中有人认为这个现象是最近几十年才冒出来的,其实,这是一个错觉。


真相是这样的:说穿了,至少从明、清两代以来,我们国民性的底色,一直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


我稍微举几个例子说说,你就能明白,明清以来我们的先人,是多么的“精致利己”:


至少从明、清两代以来,我们的古人一旦有了钱,都会娶几房姨太太,说穿了,就是和社会上的穷人和光棍抢夺性资源,我们有史以来的富人,从来都不会考虑穷人打光棍的感受,你打光棍关我屁事,我就是要五六七八房姨太太。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先人是非常自私的,没有公平可言,什么叫精致利己?这就是。有趣的是:少数贫农通过努力发家致富之后,他们也成为了这样的人。


至少从明、清两代以来,地主收地租,也从来不手软,能收你70%,绝对不收60%,能收你50%,绝对不收40%,而至于佃农一家是否能吃饱,地主丝毫不考虑。总之,你饿死关我屁事,这是古代地主的普遍底色,什么是精致利己?这就是。有趣的是:少数贫农通过努力发家致富变成地主之后,他们也成为了这样的人。(注:多数地主如此,不否认有少数乡绅有慷慨之风)


在过去的三千年里,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人想明白了:地球是圆的,这些贤明之士的名单很长,举几个例子:曾子、张衡、赵友钦,他们早就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且他们能解释为什么地球是圆的。可是,尽管我们的祖宗早就有少数人知道地球是圆的,然而,“地球是圆的”的学问,在历史上,被中国人丢弃了,并没有深入研究下去,为什么?答案是:因为中国古代很多的“聪明人”认为: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关我屁事,研究这个,我能挣钱么?不能,既然不能挣钱,我为什么要研究它?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在过去三千年的历史里,只有技术,没有科学,因为技术能带来钱,而科学不能带来钱,什么是精致利己?这就是精致利己。


至少从明、清两代以来,官场几乎是“无官不贪”,这个无须多作解释,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就连鼎鼎大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也无法独善其身,他为了升官,也向上司(张居正)行贿,他给张居正送钱,送美女(史料原文:千金姬)。且,至少从明、清两代以来,皇帝政府的官员,决定做不做一件事,他们的决策标准,不是为百姓服务,而是“这样做是否有利于我的仕途”,什么叫做“精致利己主义”?这就是。


至少从明清两代以来,不但历朝历代的官老爷精致利己,他们治下的那些百姓,其实也是精致利己,举个例子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在《亲历晚清四十五年》中记述:清末时期,他在山东赈灾,饥民排队领取救济金,每人只能领一次,领过的人,李提摩太往TA的手心用墨水做个记号,然而,领过的人偷偷把双手洗干净,又重新排队,用这种作弊的办法重复冒领,总之,别人饿死,我不关心,我不择手段,也要尽可能多冒领几份,直到作弊被识破为止,而至于什么规矩,契约精神,对不起,没有。什么叫“精致利己”?精明到极致,凡事只求利己,简称“精致利己”


至少从明、清两代以来,“路见不平一声吼”虽然偶尔也有,但不是普遍现象,而是英雄传奇和侠客故事。在我们真实的历史上,日常更多的,是鲁迅笔下的那群麻木的围观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那才是我们国民性的底色,精致利己主义并不是新鲜事物,在历史上,早就是这个德性,只不过,从前不叫这个名字罢了。


是的。说穿了,我们都有“精致利己”的基因


孙中山先生在青年时代,家乡香山县翠亨村的父老乡亲,其实对他评价并不好,你知道为什么吗?首先,孙中山捣毁了村里的“北帝庙”,其次,孙中山因为组织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遭到清政府通缉。


所以,孙中山在青年时期,翠亨村的乡亲们,对他评价是不好的,他们争先恐后地和孙中山划清界线,生怕自己受连累


但是后来呢,国民政府把孙中山尊称为“国父”了,翠亨村对孙中山的评价,顿时完全颠倒了过来:以前和孙中山划清界线的那些乡亲们,现在逢人便说:国父是我们村出的伟人。


什么是精致利己?这就是。


我们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历史上的先人,是不是也一样精致利己,历史上的外国人,看的清清楚楚。


举个例子说,清末民初时期,有个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54年,他名叫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生卒:1845-1932),明恩溥在1899年,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国人的性格》(Chinese Characteristics),我们看看在这本书中,明恩溥这个美国佬,是怎样评价大清帝国的子民的:


明恩溥评大清国民一则:清帝国的国民,对别人的苦难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只要看妇女、儿童、儿媳妇的悲惨遭遇,就明白了。


明恩溥评大清国民二则:清帝国的国民,不缺智慧,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人格和良知


明恩溥评大清国民三则:在清帝国,小摊小贩充斥大街小巷,清帝国的国民,对公共资源毫不关心,把一切防范不严、容易搞到手的东西据为己有


明恩溥评大清国民四则:清帝国的国民,要么没有信仰,要么对一切信仰都不会刨根问底,以至于什么神都信,但也只是为了捞好处,内心深处缺乏庄严感。


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是的,那就是我们的先人,他们也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我们的身上,传承了他们的基因,精致利己的基因。


那么,往深了说,我们为什么会有“精致利己”的基因呢?


答案是:我们的祖宗如果不“精致利己”,早已灭亡,不会有今天的我们


说远一点,在洞穴时代,我们的祖先,个个都是为了一块肉,争个你死我活,个个都是精致利己,否则,就无法存活,基因也就无法复制下去。


说近一点,举例说在明亡清兴之际,清兵到了县里,村里,各乡各镇,让所有汉人剃发,凡是不服从的,全部都杀了,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明白了什么?


对,我们其实都是顺民的后代


不愿当顺民的,有气节的,愿为天下苍生请命的,几乎都被清兵杀绝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胆怯的,怕死的,精致利己的,无利不起早的,我们身上携带的,就是他们的基因,话虽难听,事实如此,历史的恐怖记忆,是真的可以通过基因遗传的,我们回首看看我们的先人,再看看自己,便知:存在就是合理


但是我们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汉唐以前,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精神面貌是古道热肠、侠骨丹心,和明清以来卑躬屈膝、唯利是图、精致利己的中国人,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变化?我想,长期的战乱、饥饿和内卷,可能是重要原因。


就现代中国而言,做一个精致利己的人,更容易得到正面反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拿“结婚”这个人生大事来说,中国女人在择偶的时候,最看重的,就是中国男人的经济能力,一个中国男人只要你经济条件不好,那么其他方面无论你有什么才华、脾气性格多么好、人品再怎么好,基本上很难获得心仪女性的青睐。


反过来说也成立,一个中国男人只要经济条件好了,那么其他方面即使不怎么好,也能受到异性的青睐,那么这种事就会反过来刺激中国男人,让男人从内心深处知道:要赚钱,要精致,要利己,要无利不起早,否则,找对象都成问题。


据我所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女人择偶,虽然也考虑男子的经济条件,但是,她们并不像中国女人把钱看得这么重。


于是,中国的男人都知道,在这个社会,只有赚钱、发财、买房、买车,才能挑到心仪女性,否则,就只能挑别人挑剩的,反过来说,一个男人只要没钱,没房,没车,那么无论你这个男人再怎么古道热肠、再怎么心怀天下、再怎么为民请命,女人都不欣赏你,不但不欣赏你,而且还说你神经病,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很自然地,中国男人必然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适者生存,既然有这样的社会土壤,必然就会批量产生精致利己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