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入海,能上天!哈工程助力AG600飞机“领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6:27:00
记者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悉,近日,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完全自主研制的“鲲龙”AG600飞机在京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进入市场“准入证”。“鲲龙”成功“领证”的背后,凝结着哈工程师生的智慧和汗水。

哈工程船舶工程学院流体力学研究所胡开业教授团队应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鲲龙”在不同波浪参数下运动响应进行研究,分析得到其高海况运动预报技术,掌握不同波浪要素对飞机运动响应的影响,为飞机起降作业的海况适应性设计与安全可靠的操控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这架既能上天、又能入海的飞机,取证前试飞工作历时两年,啃下4931小时飞行任务的“硬骨头”,完成2167架次试飞,平均25架次/月/机,单月最高55架次/机,硬核数据刷新国产大飞机纪录。“鲲龙”上半身是飞机,下半身是船,与波音737体格相当,拥有执行应急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察等多项特种任务的功能,将成为我国空中救援的“多面手”。“鲲龙”的飞行速度是救捞船舶的10倍以上,除了在水面低空搜索外,还可以在2米高海浪的复杂气象条件下开展救援行动,可以一次性救援50名遇险人员。“鲲龙”的问世,为我国提供了开展中远海上救援、远洋航行安全巡护的有效手段,对促进我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助推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图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
通过“鲲龙”的研制,我国建立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配套、试验试飞、保障服务体系,使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发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技术和工业能力,实现了我国民机产业发展在大型特种用途飞机领域的历史性跨越。“鲲龙”此次取得的型号合格证主要用于证明航空器的设计符合适航标准,可以理解为通过了“毕业考试”,取得了“毕业证”。
在获颁型号合格证(TC)后,“鲲龙”还需要获取生产许可证(PC)和单机适航证(AC),在交付给最终用户后还需要对用户开展人员培训、维修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确保航空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吕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