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绿野间 驻村先锋绘新篇丨刁东升扎根慢纳村书写乡村振兴“双富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22:06:00
暮春时节,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册亨县冗渡镇慢纳村的乡间小道上,一个身影已开始忙碌。他背着工具包,时而驻足查看路边的农作物,时而与早起劳作的村民亲切交谈。这个人,就是黔西南州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派驻慢纳村的驻村工作队员刁东升。自 2023 年 11 月踏上这片土地,他便以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信念,扎根乡土,用专业与真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

刁东升在查看村里的枇杷产业 冉梦优 摄
走进慢纳村花椒和枇杷种植基地,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郁郁葱葱的花椒树漫山遍野,散发着独特的清香;枇杷园里,青绿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希望。刁东升穿梭于林间,时而蹲下身子仔细观察花椒叶片的生长情况,时而踮起脚尖查看枇杷果实的膨大程度。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块田地的生长状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刁老师,你快帮我看看,我家这片花椒最近叶子有点发黄,是不是生病了?” 种植户王大哥焦急地赶来。刁东升快步上前,仔细查看叶片,又扒开根部的土壤研究一番。“别着急,是土壤肥力不足,我给你开个配方,用些有机肥再配合微量元素肥料,很快就能改善。” 像这样的技术指导,每天都在田间地头不断上演。
种植大户李邦坤感慨道:“刁东升特别上心村里产业,尤其是精品水果和花椒的销售,帮我们想了不少办法、找了好多市场,现在村里产业产值提高了不少!以前我们守着好东西却卖不上价,现在有了他帮忙,销路打开了,收入也增加了,大家种地的劲头更足了!”
初到慢纳村,刁东升面临着诸多挑战。陌生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还有复杂的基层工作,每一项都考验着他的意志。但他没有退缩,迅速调整状态,凭借黔西南州农林科学院的资源与技术优势,一头扎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
在争资争项的道路上,刁东升化身 “政策研究员”。他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一同,白天走村串户了解实际需求,晚上挑灯夜战钻研政策文件。为了一个项目申报,他常常反复修改方案,多方沟通协调。功夫不负有心人,驻村至今,他累计为慢纳村争取到各类项目补助资金 78 万元。2025 年,他主导申请的《花椒树林下养鸡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得批准,并获项目资金 5 万元。“这个项目不仅能充分利用花椒林的空间资源,还能形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鸡粪可以肥地,鸡在林间活动又能减少病虫害,对提升农业附加值很有帮助。” 谈及这个项目,刁东升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对未来规划更是满怀信心,“今年我们打算围绕产业发展,推进州级科技项目,探索花椒林下养鸡模式,丰富村里产业形态,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刁东升入户走访场景 杨德举 摄
在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与销量方面,刁东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成为村民们的 “市场引路人”。他深知,优质的产品是打开市场的基础。于是,他定期组织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从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到科学施肥,手把手传授先进的管护技术。同时,他深入市场调研,发现农产品分级包装能有效提升附加值。说干就干,他亲自设计特色包装,将枇杷、花椒等农产品按照品质分为不同等级,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进行精准营销。通过搭建线上销售平台,与线下商超合作,多渠道打开市场。“既要做好技术支撑,也要紧跟市场变化。” 刁东升介绍,2024 年,慢纳村的精品水果枇杷、柑橘和花椒实现增收 15 万元以上。看着村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田间忙碌之外,刁东升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他的脚步遍布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困难群众家中。一有空,他就会带着生活用品去走访,与村民拉家常,了解他们生活中的难题。村民田太珍一家是村里的困难户,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孩子还在上学,生活十分拮据。刁东升得知后,经常上门看望,不仅送去油米等生活物资,还积极为他们申请救助政策,帮助田太珍联系工作。“刁东升对我们特别好,常送油送米,我家小孩生病,他还多次来看望,就像亲人一样。” 说起刁东升,田太珍不禁红了眼眶。在他的努力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感受到了温暖与希望。
从产业帮扶到民生关怀,从田间地头到村民家中,刁东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驻村工作队员的责任与担当。他如同扎根在慢纳村的一棵大树,用枝叶为村民遮风挡雨,用根系为乡村振兴汲取养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故事,为慢纳村的明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匡奇燃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宋洁 张恒
三审 陈俎宇